服贸会助推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

品味人生客 旅游生活 2025-09-17 66137

从山东打造全国首个农业服务贸易综合平台,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成功出海,再到陕西农业企业的海外订单,服贸会正成为中国农业服务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,为农业服务贸易和投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路径。

在当前国际形势下,推动我国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不仅是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,更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迅速朝着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向发展,但整体看,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和投资规模占整体服务贸易的比重较低,延伸到境外的少,农业服务贸易和投资发展有很大提升空间。服贸会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对接交流平台,有效促进未来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,实现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服务出海”的升级。

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事实上也是农业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农业服务贸易通过跨境交付、境外消费、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方式加速国际化布局,其中的商业存在就是通过海外分支机构提供农业服务,也就是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。广义的农业服务贸易内容更加丰富,既包括有形的农业服务活动,也包括农业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交易的无形农业服务活动。

我国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正在加快发展中,但规模仍然有限,在农业全球价值链中竞争力不强。一是服务形式单一。我国现有农业服务多依托境外农资农机、农技和加工仓储等企业为当地用户提供服务,其他形式的服务贸易少。二是出口市场集中。受限于国内农业技术、标准、操作规范水平,目前我国主要面向东南亚、非洲和南美洲等市场提供农业服务,进入欧美市场的少。三是市场主体实力弱。多数海外农业服务企业业务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,尚未形成全产业链供应能力。四是政策支持不足。目前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农业服务领域流动意愿不强,流通渠道不畅,配套支持体系尚不健全。

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们对于农产品和实物消费需求的升级,未来农业产业将进一步与工业产业、服务产业紧密结合,农业科技服务业、农业信息服务业、农业流通服务业、农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型业态逐步完善,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形式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。农业服务贸易和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将成为农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值主力。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和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、构建农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需求,需要从多方面多措施推动发展。

第一,强化制度创新和开放合作。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框架下关于农业服务贸易规则的讨论,开展前瞻性议题设计,抢占国际规则制高点。充分利用自贸协定降低服务贸易壁垒,简化农业技术人员跨境流动程序,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。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,健全数字农业技术、新品种权等保护机制。

第二,优化农业服务贸易和“走出去”的公共服务。培育一批数字化农业服务外包平台,加强农业服务贸易新型业态宣传,营造良好发展环境。健全农业服务业体系构建,提高资金、科技、人员在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,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构建,提高资金、科技、人员在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,培育知识产权、标准、品牌等农业服务业核心竞争力。

第三,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和“走出去”的创新发展。依托数字技术发展,构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,提供研发、生产、经营、收储、销售、政务以及金融服务在内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贸易。创新服务外包交付模式和服务模式,大力发展云外包、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新业态,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、集成服务水平高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服务外包龙头企业。

第四,依托服贸会推动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。服贸会已成为推动农业服务贸易和投资发展的多功能平台。通过展示成果、促进交流、塑造规则和拓展合作,服贸会为农业服务贸易提供了全方位赋能,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业服务的“走出去”进程。

服贸会通过提供国际级展示窗口,帮助农业服务企业树立品牌形象,扩大国际影响力;通过资源对接和合作桥梁作用,促成了大量实质性合作项目;通过创新引领和标准制定功能,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规则完善;通过政策协调和全球治理参与,为农业服务“走出去”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。

(作者李春顶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、教授;朱时磊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)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